學會少管閑事!無論多富有退休以後「想要晚年幸福」 都不要輕易幫兒女「4個忙」



而在公婆的眼裡,自己退休之後,只要對兒子,媳婦兒好,家就會非常的幸福美滿。可是實際結果卻與自己想象的相差甚遠。

甚至有一次,婆婆得病了,需要十多萬元治療,小張抱怨公婆老了,時不時地生病住院,時不時買葯,都是一筆很大的消費。更加認為公婆是自己的負擔。



可見,任何時候,老人要為自己留有退路,別掏空自己的老底兒,也別讓子女知道自己存款所剩無幾,因此就會變得冷漠,也沒有孝順之心。這樣的晚輩是喂不飽的,所以還要為自己留一手。


如果兒女或者媳婦兒不孝順,自己還可以有錢為自己買的一點兒尊嚴,生病了可以有錢治療,不能自理了可以去養老院,也可以雇傭保姆。可見在任何時候,錢是最有保障的,有時候錢要比子女都靠譜,就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。雖然,人老了,最大的本事就是擁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,可如果子女不孝順,金錢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,錢也可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降低出錯率,錢更可以讓自己抵禦未來不可測的風險。

Advertisements


03.

做事要有度,幫忙要有分寸,隔代親固然值得鼓勵,但是不要把孫子或孫女當「兒子」或者「女兒」來養。

在現實生活中,很多老人都會說,我看見孫子或孫女兒比我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親。

Advertisements

這句話看上去沒有毛病,聽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

可是老人親孫子和孫女,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太疼愛自己的子女,所以為了減輕自己的子女分擔,才會毫無怨言地照顧自己的孫子或孫女。從小孩子出生之後,老人就開始親自帶。

只是帶孩子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媳婦兒,兒子能夠毫無顧慮地去賺錢,父母對孩子們守護好家庭。



可是有一種現象,尤其女人,如果從小沒有帶孩子,甚至從小都沒有管理孩子的成長,孩子的衛生,孩子的飲食,慢慢的和孩子之間有了距離,等到孩子上學了,才發現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念想差太遠,所以就會抱怨是老人把孩子帶壞了,也會按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停的教育孩子,嘮叨孩子,這種導致孩子和母親之間產生了很多無法溝通的代溝。抱怨老人帶孩子不周全本就是不孝順的體現。

Advertisements


還有一些女人,老人在家裡帶著孩子,女人去城裡打工賺錢,可沒想到錢沒賺多少,卻學會了城裡那些獨立女性的生活習慣,從此好高騖遠,甚至不願意和自己的丈夫繼續生活下去,總是覺得自己能夠找到更好的伴侶,也會認為丈夫的家或者丈夫本人都配不上自己。這樣的女人很容易提出離婚,並且在離婚的時候,完全不記掛孩子,也不管孩子的情緒,更不會想自己離婚之後孩子是否能夠接受?因為在她的內心中,即使離婚之後,也有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,更何況自己很少帶孩子,莫名地對孩子介減少了牽掛和思念。


我一個同學的父母,退休之後,為了讓媳婦兒和兒子去大城市裡施展自己的才能,努力掙錢。所以,從孫子出生之後,全權負責孫子的飲食起居,媳婦兒甚至照顧不到十天。本以為媳婦兒和兒子去大城市裡發展,能夠賺到更多的錢,一家三口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。 可是,媳婦兒慢慢地變心了,有時候都不願意回家,有時候孩子打電話也沒有各種囑咐和嘮叨。

Advertisements


直到孫子上了小學之後,也是爺爺奶奶陪著,由爺爺接送,由奶奶做飯洗衣。只可惜,等到孩子六年級的時候,城市打工的媳婦兒戀愛了,認為自己找到了婚外的真愛,堅決要離婚。當爺爺奶奶祈求媳婦兒看著孩子的面子維持這個家的時候,媳婦還是不聽勸。最後,乾脆不回家,甚至過年都不回家,孩子打電話也不接,堅決要離婚,堅決要和自己的婚姻真愛在一起,似乎孩子不是自己的牽掛,也不顧及孩子的感受,就是因為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,作為母親參與的太少,干涉的也少,所以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反而有些遠。



類似於這樣的現象,在現實生活中不少。

老人退休之後,可以適當的幫忙帶孫子,把孫子帶在身邊當做自己的「兒子或女兒」來養,這樣會疏遠孫子和自己親生母親的距離,一旦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,媳婦兒很快的從母親的這個角色中退出來,反而老人自己卻又捨不得孫子委屈和沒有完整的家。

Advertisements


所以,退休老人們,可以幫兒女帶孩子,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,這不是幫孩子,有時候甚至成為子女和家庭不穩定的根本原因。而且在有時候,老人帶孩子,子女們並不一定會感恩戴德,只要孩子有一些缺點或者壞習慣,子女們就會嫌棄老人教育不當。


所以,清醒吧,老人們,適當的幫忙,有度的支持,和子女和孫子孫女有時候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是和諧的距離。


Advertisements

04.

兩耳不聞窗外事,不要參與子女的家務事,更不要經常摻和進他們的婚姻矛盾中。

每對結婚夫妻,都要體驗從最初的甜言蜜語,婚姻的平淡,再到一地雞毛的日常和油鹽醬醋茶的爭吵,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婚姻是什麼?


更何況,有時候父母的家庭思想模式比較傳統,子女的經營家庭方式完全不同於父母。

所以,父母就不要苦口婆心的勸說子女如何經營婚姻,更不必要讓子女按自己的邏輯思想經營婚姻。

遇到夫妻吵架,作為公公婆婆就不要過多的插手。如果真的碰在面子上,只能管教自己的兒子,但千萬不能說自己的媳婦兒。因為媳婦兒是記仇的,兒子不記仇,多教訓兒子,多哄著媳婦兒,才能讓家庭更和諧。


也有很多岳父岳母,總是抱怨自己的女婿對自己的女兒不夠好,賺的錢不夠多,不夠上進心,所以有時候就會特別話多。一但聽到女婿和女兒吵架了,就會訓斥女婿,為自己的女兒撐腰,最終女婿乾脆不上岳父岳母的門兒。

Advertisements



身邊的一個故事:公婆過多的干涉媳婦兒和兒子的婚姻生活,最終導致夫妻倆離婚。本來兒子和兒媳感情穩定,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。可是天下夫妻哪有不吵架的,再加上公婆和兒媳兒媳居住在一起,只要兒子和兒媳吵架了,公公和婆婆就會護著兒子,訓斥媳婦兒,而且居住的房子是在公婆的名下,所以兒子和兒媳吵架,兒媳一般會回娘家躲幾天清凈。直到有一次,兒子和媳婦兒吵架之後,媳婦兒拿起行李準備去娘家,兒子還在一旁勸說乖哄。誰知一旁的公婆大聲謾罵媳婦:「滾出去,這個家本來就是我們的家,你愛走不走,只要走出這個家門兒,以後就不要進來了。」


因為這樣一句話,媳婦兒拿走了自己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,從此以後再也不回來了,而且堅決要和兒子離婚,公婆有些慌了,可是最終還是不道歉,以為自己有一套房子,媳婦住在自己的家裡就應該聽話一些。最終,媳婦兒和兒子還是離婚了,離婚後唯一的小孫子留給了兒子,從此公婆既當「爹媽」,又當爺爺奶奶,看到借酒消愁的兒子,整天唉聲嘆氣。

所以,父母不要插做子女的婚姻和生活,有條件的話盡量不要居住在一起,如果沒有條件,也要學會放手。



無論是媳婦兒還是女婿,如果是聰明的父母,一般都會批評自己的孩子,勸解自己的子女。雖然有時候或許就是媳婦兒或者女婿的錯,老人想說一句公道話,但是夫妻之間哪有公道?夫妻之間更不是講道理的,所以有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,不聞不問,很少摻和子女的家務事兒和婚姻矛盾,也是最明智的。


總結

作為父母,疼愛子女是人之常情。所以等到自己努力拚搏過,存了一定的錢,退休之後,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子女,毫不留餘地的盡自己的所能,只是希望子女越來越好。


對於這樣的情感,哪怕到父母終老的那一刻,不是時刻記掛兒女的。這樣的情感是理解的,也是父母的無私之愛。

可是,每一個人都要自己親自走完自己的人生才能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。


任何幫助應該有一定的度,而不是毫無節制,讓子女把所有的幫助當做是理所應當,甚至不知感恩,從此懶惰渙散,最終既害了子女也傷了父母的心。


所以,老年人退休之後,不要為了子女事事代辦,也不要時時陪伴在子女身旁,他們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思想。

人老了,要學會慢慢退出,學會放下,子女才有責任擔當,有奮鬥的目標和動力,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健康幸福,但是不要出錢出力最後還不討好。不插足兒女的生活,要有明確的界限感;過好自己的生活,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,減少他們的負擔。

退休之後,多為自己考慮,要有自己的存款,也要有自己的老窩,守著自己的老伴兒,看春暖花開,享晚年時光。
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
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