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相遇,好過未碰頭!新婚丈夫出征「18歲妻苦守叮囑72年」 一生門前盼望「等來證書與不歸人」

愛情,在文學中是永恆不滅的話題,它總是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無論是尚且稚嫩,對愛情充滿朦朧幻想的少年人,還是為生活奔波,忙於瑣事的中年人,抑或是閱盡千帆,嘗盡冷暖的老人,在感受到美好愛情的時候,心中總有一片柔軟。

其實不止在古代有這種讓人感其痴情的愛戀,離我們並不算遙遠的近現代也有淒美的愛情故事——十八歲的新婚女子守著丈夫留下的三句話,苦等愛人72年,然而直到生命盡頭,也沒有等來那22歲就已犧牲的不歸人。

一、愛是恆久忍耐,愛是永不止息

這是池煜華老人一生的故事,也是當地人心目中愛戀情深的代表。興國縣的教富村裡,老人一天又一天地等待,村裡的孩子一代又一代地成長,最後等來的卻是丈夫離開的消息和一張證書。

在池煜華老人的那個年代,她和丈夫李才蓮的婚姻在現代男女看來也許不那麼自由,頗有些包辦婚姻的意味。1919年,池煜華被父母賣給丈夫李才蓮家作為童養媳,那時的她不過才9歲,李才蓮更是比她小了3歲。

但很幸運的是,長久的相伴讓二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,婚禮成為兩人共同的期待。1928年除夕,兩人正式成婚,也是在這個時候,池煜華才知道丈夫原來是一個年輕的高級領導,工作出色,頗得上級器重。

可甜蜜總是短暫的,在那個時候,別離才更像是生活的常態。1929年的大年初二,也就是兩人成婚的第三天,因為工作需要,丈夫必須立即奔赴前線。池煜華心中縱使有千般萬般的不捨,但別無他法,也只能守著丈夫的叮囑,一邊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,一邊盼望著有一天家門口出現丈夫的身影。

「1933年李才蓮調任到了寧都縣七里坪」、「李才蓮工作出色,又升職了」、「外面有李才蓮被通緝的懸賞令」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小心翼翼打聽到的消息支撐著池煜華,有消息就說明人還活著,只要丈夫還活著,池煜華就能安心地守著這個家,照顧年老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。

1934年9月,因為要回到興國老家動員少先隊加入軍隊,同樣深切思念著妻子的李才蓮託人帶了一個口信,約妻子在縣城相見,但命運弄人,池煜華急匆匆趕到縣城的時候,卻早已過了相約的時間,李才蓮也不能繼續等待,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他必須現在去完成,夫妻倆最終還是沒能見上一面。但誰也想不到,這次沒能實現的約定,此生都再無機會去完成了。

二、蒲葦韌如絲,磐石無轉移

接下來的日子裡,池煜華再也打聽不到丈夫的絲毫音訊,他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。一年又一年,池煜華幾乎找遍了整個贛南山區,但結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,很多人都告訴她,李才蓮已經離開了,可她的心中卻始終記得丈夫說過的「不要輕信謠言」的叮囑,其實可能池煜華老人也有過「丈夫已經犧牲了」的想法,可她不想不願也不敢相信。

在夫妻別離的歲月裡,她已經先後送走了公公和婆婆,就連兩人的孩子也在不到5歲的年紀就因病離去,如果丈夫也犧牲,那她在世上就真的是孤苦伶仃了。每一天池煜華老人起床過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門口張望有沒有丈夫的身影,然後再轉身回去洗漱,用丈夫留給自己的鏡子慢慢地、仔仔細細地梳頭。

在這幾分鐘的張望裡,我不知道老人是否產生過幻覺,一瞬間心臟高高提起,但看清之後,又重重落下,就在這樣「失望——希望——再失望」的循環裡走過七十多年,走到門檻都經不住歲月的力量,從平整變到凹陷。1983年,池煜華才終於等到了一張證書,李才蓮早已在1935年就壯烈犧牲了。

那一年,李才蓮的部隊遭遇了敵人的「圍剿」,為了掩護戰友突圍,李才蓮與敵人激戰,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,但敵人突然像不要命了一般,一直往山上衝,就在這時,李才蓮的隊員在背後傷害他,打算搶錢逃跑,雖然最後將叛徒擊敗了,但年僅22歲的李才蓮也因此永遠地閉上雙眼。

沒有人知道這幾十年來,池煜華老人心中經歷了怎樣的掙扎和折磨,才能在失去了公婆,孩子和丈夫之後重新鼓起勇氣繼續生活。在這漫長的人生中,老人始終牢記著丈夫的三句話:「守好家,多識字,多做事情。」或許這是支撐著池煜華老人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力量。

三、曾經相遇,總勝過從未碰頭

與池煜華和李才蓮一般的愛情,在現代社會其實已經越來越少見了。生活節奏的加快,催促著人們必須馬不停蹄地前進,城市裡的人們沒有時間停下匆匆的腳步,以至於有時候連愛情都變得速食主義了。很多人都開始崇尚「喜歡就在一起,不喜歡就立刻分開」的愛情觀,沒有什麼非你不可。

人們都開始講究及時止損,如果對感情過於執著,還會被嘲諷。可是沒有執著,又怎麼能叫愛情呢?池煜華老人付出了她的一生,用來等待一個不歸人。他們之間的甜蜜如此短暫,磨難卻如此漫長,真的值得嗎?答案也許自在老人心中——這般良人,就沒有必要談論值得與否了。

其實相遇就已經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分了,能夠相愛更是應該珍惜,縱然結局未知,也許不能長相廝守,可曾經相遇,總勝過從未碰頭。
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