捨不得花!高齡老人走後,衣櫃暗格內搜出近「76萬現金」存放太久現金變藏品 網友:老一輩獨有存錢方式

老人們的勤儉節約在我們看來也許是固執己見,但卻是老人們將自己的子女撫養長大的立命之本。

老一輩的存錢方式記憶猶新

在廣西玉林市博白縣,一位老人突發心臟疾病去世。因為事發突然,老人沒有來得及交代後事,家人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將近18萬元(約合76萬新台幣)的現金。這些錢並沒有存在銀行,而是用繩子將錢捆紮好,然後用紙袋包裝,再裝到飯盒內。裡面放著防蟲的樟腦丸,最後將這些飯盒藏在一個箱櫃的暗格中。老人攢的這些錢,大概一半都是舊幣,第四套人民幣。由於第四套人民幣券別在市面上已很少見,因此有個別品種實際上已進入收藏領域。

說到這裡,讓我想到了小時候奶奶的存錢方式。她就是用那種鋁飯盒,然後將錢用皮筋整理好,存在飯盒裡。有時候我向奶奶要零花錢,他就從飯盒中拿錢。裡面有五角、兩塊、五塊、五十等不同面值,同樣也是第四套人民幣規矩的擺放在裡面。奶奶只在少數時候在飯盒中取錢,多數時候她將錢放在手帕里包好。現在想想也只是童年的回憶了,奶奶已經去世,就連老飯盒也經過搬家的折騰都沒有留著。

博白縣去世老人的家屬說,老人生前是一名教師,那些錢是他老人家一輩子的積攢。也許是老人攢錢為子孫留著的,也或是自己手裡有錢就有一份保障。老人家生前積攢的許多都是舊幣,有些錢都已經成為了收藏品。能看出已經存了有些年頭,老人對於存錢非常執著。勤儉節約已經凝結到老人們的骨血里,爹媽也許永遠學不會如何花錢,我們也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們。因著,那是這代人的時代印記,只有手裡的票子才能打敗這代人因為飢餓、貧窮帶來的不安。這是一種老一輩的存錢方式,對於我們後輩是一種回憶。

是什麼原因,讓老人連治病都捨不得花錢,卻大量存款,卻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。

1. 習慣了過苦日子

節儉是傳統美德,尤其是一些農村老年人,他們早年時期,他們曾經經歷貧窮年代,深知沒有錢的重要性,對於他們來說,能吃飽飯就是很幸運,所以有不少老年人是對於吃穿都不太有追求。

反而要是看到有人浪費糧食,或者大手大腳的花錢,也很容易遭到他們痛罵。

由於哪些老人沒有將錢存到銀行的習慣,所以不管他們做什麼賺的錢,他們都是把錢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放起來。

2. 心理因素

1)在父母眼裡,自己的子女永遠是小孩,看到同村其他老年人,在去世後都給自己子女留下巨額財產,自己也不能甘心,也想將自己的積蓄留給子女。

2)如今生快節奏生活,物價瘋狂上漲,有的一對夫妻賺錢,還養不活一個小孩,老年人是看在眼裡,深知不容易。於是心裡就會想,想少給子女添麻煩,於是自己存養老的錢,減少子女的負擔,甚至連生病都不去醫院。

對於我們傳統文化來說,養兒防老,也是讓老人是老有所依,但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看,大多數老年人,都還是想儘可能減少子女的養老困難。但是孝敬老人也是咱們的傳統美德。

所以擺在年輕人面前,就是需要解決2個問題。

1. 隨時多關心父母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

因為一些老年人,之所以把錢看得那麼重,生病了都捨不得花錢去看醫生。

所以作為子女,就是要多關心父母的身體,發現有身體異常,就要及時說服去醫院看病.

2. 趁自己年輕,儘可能多賺錢錢,父母都是看到子女生活不易,才捨不得花錢,生怕連累子女,雖然現在大家都感受到這快節奏生活,按照當下的開銷需求,對於一些一線工作的上班族來說,一個月就幾千塊錢工資,卻要面對一個家庭開銷,這點工資顯得根本不夠。

所以趁自己身體還行,利用自身擅長,可以尋找第二份職業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副業項目。增添收入。減少父母對子女的擔憂,讓父母也能看到,讓他們放心不必擔心。

當然現在副業項目有很多,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擅長和技能,找到合適的副業項目。

比如你喜歡看電影,你可以做電影解說,你會寫程序,你可以做接單寫程序等等。

3. 經常帶年老父母購買衣服,出門觀光旅遊,在物質上和精神上讓他們開始有追求。

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,子女寧願為老人添置各種生活物品,也很少給他們錢,知道即使給他們錢,有的老人也不願意接,有的即便是接了,也都還是存起來,自己捨不得花,最後自己百年之後還給子女,雖然讓老人老有所依是傳統,其實不管是給錢還是給物,小編覺得都還是不能安撫他們的心,尤其是一些也失去另一半的老年人,對於也不如晚年生活的老年人來說,錢物對他們似乎並不那麼重要了。重要的是陪伴。

有句俗話,父母在不遠遊,其實這句話有兩層意思,一是擔心老人有意外,二就是多陪伴父母。真正讓他們老有所依。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