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給父母的孝,可能只是個低配版!父母需要的孝順是什麼?第一條我都沒有做好

父母於我們而言,是年少時的依賴,是年長時的掛牽,是年老時的想念。

人們都說,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,就是他父母老去的過程。以前的我一直覺得父親扛起一百斤的重物都沒有問題,母親還是很喜歡穿高跟鞋,可是前段時間我發現,父親每次提完東西上樓,都會不自覺的揉揉腰,母親的鞋跟變得越來越矮,甚至還多出了幾雙舒適的老年運動鞋。恍惚之間發現父母真的老了……

1

其實我相信每個孩子都非常的有孝心,你看鄰居家王阿姨的小女兒子玉每次回家,都會帶著大包小包的保健品,營養品,以及各種高科技的電器還有時尚的衣服,可整個過程,我只見到過王阿姨真心笑過一次,就是看見子玉回家的那一霎那。

後來王阿姨和我媽閒聊,我才知道其中緣由,子玉很小的時候就是家裡的寶貝,一家人的掌上明珠,王阿姨更是很疼愛,從小到大,沒讓子玉受過任何委屈,所以導致了子玉現在嫁人的人家,離娘家有一千多公里,一年才會來兩三次,每次王阿姨想女兒了,就和女兒開視頻,通通話,可以是遇到子玉忙的時候,通話時長就只有11秒。

可想而知當時王阿姨拿著掛斷的電話,那種心跌到低谷的心情。王阿姨想要的就是想念女兒的時候,能有女兒的陪伴,可這陪伴卻縮短到了11秒,我們要去責怪誰呢?其實誰都沒錯,誰又都有錯。

王阿姨說她錯了,她當初就應該不答應這門親事,讓女兒留在自己身邊,可是後來又想想,子玉肯定會不開心,不吃飯,這樣身體就會吃不消,最後還是隨了女兒的心意。

子玉說她錯了,她當初就應該和老公訂個婚前協議,婚後要求把父母接到身邊來住,這樣方便照顧她們。

可是她們又誰都沒有錯,她們都在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著,努力著。

遠嫁的女兒,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,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,如果可以多去體諒一下父母的思念,給他們盡可能的陪伴,就像你小時候依依學語,步履蹣跚時,父母從未放開過你的手,始終陪在你身邊一樣。

把兒時陪伴還給父母

父母電話裡說的千言萬語,不過就是一句:孩子,爸媽想你了,什麼時候回來?我給你做你小時候最愛吃的紅燒肉。

全世界的老人都一樣,以無怨無悔的方式愛著你,以千叮萬囑的嘮叨念著你,紙短情長裡有道不盡的想念,沒事兒回家看看,沒事兒多陪陪父母。

父母在,人生尚有來處;父母去,人生只剩歸途。

2

過年時去姨媽家做客,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哥在餐桌上對姨媽的嘮叨,說什麼這個菜做的太鹹了,還說鹽吃多了對身體那些器官不好,又說什麼這個湯太油了,然後抬頭對著姨媽批評的說,你不知道醫生要你戒口嗎?這些油膩的東西為什麼你還總吃?

我看著姨媽的臉色不是很好看,就在桌底下踢了表哥一下,示意姨媽生氣了,表哥這才安靜下來吃飯。

其實表哥真的很關心姨媽的,當初姨媽被診斷出三高,表哥急的上躥下跳,最後一遍一遍的向醫生確認控制的方法,這才放心的帶著姨媽回了家。

可是表哥從小就是個急脾氣,不會好好說話,他說的話任何一個人都能聽出那是生氣的話,可是只有親近的人,才知道這些都是他關心人的方式。

事後我問表哥,我說表哥你有沒有發現,姨媽老了許多?表哥突然一愣,然後恍惚中明白過來,才說了句,我發現我媽最近走路慢了,而且也沒有我小時候那種年輕氣了。

你長大了,父母就老了。請不要去責怪父母的反應遲鈍,請不要介意父母走路太慢,請不要責怪父母的跟不上潮流。

請你,對他們好好說話

不要忘記,父母教你說話的時候,沒對你發過一次脾氣,反而你說的每句話,他們都像獲得寶貝一樣,開心不已。

好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對陌生人是這樣,對父母更是如此!

3、

人隨著年紀的增長,心理上就會出現孤獨感和隔離感,他們想要在生活中找到存在的價值感。

所以當你30歲的時候,你還是能聽到父母的嘮叨聲,他們明知道你已經成年了,還是會一遍一遍的說,因為你是他們的孩子。

因為他們沒辦法去接受自己的變老,怕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,怕自己給孩子造成麻煩,所以他們一遍一遍的嘮叨你,證明自己還年輕,你看我還沒老,你看我還是像年輕時一樣。

作為子女最應該做的不是告訴他們:你們老了,就在家裡享福吧,沒事溜達溜達,或者看看視頻。

你要讓他們有事做,幫助他們培養興趣愛好,多鼓勵他們,多給他們灌輸一種他們還年輕的想法,這樣他們會變得更快樂一些,他們的心態也會得到改善。

因為真正的孝順,就是讓爸媽覺得他們依然被我們需要,依然有用,他們對你對你的家,很重要。

最低層次的孝順,是服從與盲從,這是愚孝。中等層次的孝順,是給予父母物質與時間,這是陪伴。高層次的孝順,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彼此感恩,互相尊重各自為獨立個體,有邊界有理解同時都能夠很好的平衡彼此之間的理智和情緒,這是成長。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