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歲成童星爆紅!紀寶如13歲「被逼打藥長不大」當搖錢樹 艱苦脫離「下半輩子卻毀了」現況曝光

而童年的境遇,早已為她的未來埋下了伏筆。

從小缺少父母疼愛的紀寶如,19歲的時候選擇了比自己大9歲的男人余龍結了婚。

雖然遭到了全家的反對,但她還是義無反顧的嫁人了。

渴望親情陪伴的她,婚後沒幾年就接二連三的生下了3個孩子。


Advertisements

可童年的經歷讓她根本不懂如何維繫一段感情,經營一個家庭。

再後來,丈夫余龍出軌了,沒過多久意外的死於一場火災。

紀寶如大受打擊,開始抽煙喝酒,放浪形骸。

大兒子因為家庭的變故患上了抑鬱症;二兒子流入不良少年的圈子,吸了毒……


Advertisements

紀寶如的人生高開低走,大家氣憤之餘又替她可惜。

如果小時候父母能對她更好一點;
如果奶奶沒有強迫她打那些抑制生長的針;
如果她能在該上學的年齡多讀一些書;
如果……

可惜,世上的事情沒有那麼多如果。

因為父母的愚昧和奶奶的貪婪,紀寶如葬送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。

她被家人過早地拉扯進利欲熏心的社會,走上一條本不該她走的道路。


法國思想家盧梭在《愛彌兒·教育論》里這樣寫到:

「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個兒童的樣子。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,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,他們長得既不豐滿,也不甜美。」

紀寶如就如同一顆早熟的果實,還未真正長大,就賠上了一生。


最後紀寶如成為基督徒。紀寶如在信仰中漸漸改掉逞強、好勇的習性,而開始喜歡聽別人的想法與意見;大兒子余彥璋在經過每天禱告後,躁鬱症痊癒,出院上班養家。

Advertisements


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:

這個世界有很多愚昧、貪婪、歹毒、心胸狹隘、狡詐多疑、好高騖遠、膽小怕事、暴躁魯莽、仗勢欺人的人......

難道他們做了偉大的父母,這些劣行和缺陷就一夜之間消失了嗎?

並不會,不僅沒有消失,反而在自己孩子面前最真實地展現著,身體力行地傳遞著。

利用孩子賺錢,沒有底線的父母並不鮮見。

即便到了21世紀,如紀寶如一般被當作搖錢樹的孩子也不少。

3歲的女孩「佩琪」,已經被父母喂到70多斤了。

她是一名「年輕的」吃播。


Advertisements

在某視頻網站上,她吃飯的視頻播放量條條破萬,最高的有幾十萬。

並且隨著視頻播放量的增加,父母的投餵也越來越多,孩子的體重也越來越重。


誰也想不到,佩琪並非天生就這麼能吃,長這麼胖。

她的父母只是為了博眼球、圈流量,打造了一個「小大胃王」。

在一期視頻中,佩琪已經吃飽了,嘴裡喊著 「別弄了,別弄了」,可父母完全不顧她的感受,仍然不斷地往她盤子里夾食物,讓她多吃一點。

她的媽媽更在留言中直言不諱:孩子爸爸不賺錢,只能孩子賺錢了。


隔著屏幕都心疼這個女孩,這真的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嗎?

他們根本不會考慮這樣的暴飲暴食,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多大的傷害。

我們雖然都在抵制這種以利用孩子、消費孩子來達到賺錢目的的行為,但奈何這個社會總有各式各樣的誘惑。

Advertisements

成年人的慾望,早就悄悄毀掉了這些孩子的童年。

童星阿拉蕾在錄製《爸爸去哪兒》的時候,因為想家忍不住哭了。

後來她自己默默忍住了眼淚,說:「我要為了我的小弟弟賺錢。」


節目中還有一個細節,阿拉蕾將通過自己勞動賺到的錢,雙手奉給媽媽,說是自己的錢,留給媽媽的。


Advertisements

童言雖無忌,但這也應證了阿拉蕾前面說的賺錢養家的言論。

看到這裡,莫名地感到心酸,這麼一個小小的孩子,承擔了本不應該由她承擔的壓力,想必她失去的那些童真,遠比得到的金錢多得多。

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:「什麼樣的孩子活得最累?」

最高贊的回答是:「父母的慾望有多深,孩子就活得有多累。」

確實如此。

太多的父母,把自己的慾望,生生地嫁接到孩子身上。

這個慾望可能是金錢,可能是名聲。

但不管是什麼,他們都剝奪了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童年和童真。

生在這樣慾壑難填、價值觀扭曲的家庭里,難道不是他們的悲哀嗎?




周國平的《人生貴在行胸臆》里有這樣一段話:

「每個人一生中,都曾經有過一個依照真性情生活的年代,那便是童年。

Advertisements

孩子是天真爛漫,不肯拘束自己的。

他活著整個兒就是在享受生命,世俗的利害和規矩暫時還都不在他眼裡。」

是啊,孩童時光就應該是純真的、不添加任何雜質的。

他們應該在陽光下奔跑,在綠草地上肆意地歡笑。

那些把孩子當作實驗品、搖錢樹、印鈔機的父母,得到的只有自己心中那丁點兒可憐的慾望和一時的滿足。

可是,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,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,他們不應該被強行的困在成人世界的牢籠里,他們應該看到的是五彩斑斕,廣闊的世界。

而我們當父母的,在教育孩子的同時,也應時刻檢驗並教育自己。

因為,我們當父母的對了,孩子自然就對了。

所以,把童年還給孩子吧,那是每個人人生中一去不復返,且最美好的一段歲月。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